当前位置: 学历在线网> 在职研究生> 常见问题> 正文

隐伏矿床勘探与技术创新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作者:学历在线网 来源:学历在线网 上传时间:2019-12-10 09:51:23

注:本平台为第三方资讯平台,不是院校官方,网站内所有信息只做参考,并不代表院校官方,招生信息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如果不知怎么找官方,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寻求帮助。



  隐伏矿床勘探与技术创新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1月3-5日,由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学院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隐伏矿床勘探与技术创新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印度、中国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以及国内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等近400人参加此次研讨会。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树根教授主持国际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地质研究者对隐伏矿床勘探技术和最新理论方法的了解,促进我国隐伏矿床勘探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特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廷栋院士、澳大利亚西澳大学Franco Pirajno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Gonzalez-Alvarez Ignacio教授、印度孟买理工大学Alok Porwal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昌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研究员以及成都理工大学杨武年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本次研讨会由成都理工大学的刘树根教授、施泽明教授、李忠权教授、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的李三忠教授主持。

  “何梁何利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首先对我国的地质发展历史进行了讲解,表示每一任国家领导人对地质工作都很重视;其次他对我们新时代的地质工作总结了以下特点:目标任务的双重化、服务领域的社会化、调查研究范围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最大化和人才队伍的高端化;最后他表示一个成熟的高水平的地质学家是在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应该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廷栋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著名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主编Franco Pirajno教授认为矿产资源对我们的经济增长、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现代社会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他首先介绍了成矿系统:所有控制矿床形成、演化和保存的各种规模的地质和地球动力学因素;其次对成矿带也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接着对岩浆成矿系统和热液成矿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认为确定成矿系统的类型对矿床的勘查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方法:鉴定矿化过程或金属组合,以便具体鉴定矿物系统和金属组合;确定地质特征,提供矿化过程已经发生的间接证据;根据预测变量的存在来定义和组合矿物系统的发生概率。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FrancoPirajno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胡瑞忠教授对我国华南中生代的低温成矿作用进行了介绍。首先,他表示华南低温成矿域由三个矿集区组成,分别为川滇黔矿集区、湘中矿集区以及右江矿集区;其次,他对右江矿集区做的一些进行介绍,主要是一些矿物的年代学分析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最后他总结了华南中生代的成矿作用主要分为印支期(200-230Ma)以及燕山期(130-160Ma),其中印支期(200-230Ma)是主成矿期,与印支-华南陆块后碰撞伸展事件有关,燕山期(130-160Ma)在右江、湘中矿集区有叠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文昌研究员对我国的稀有金属矿床现状及资源发展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他表示我国拥有丰富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但部分稀有金属资源现状并不理想,锂资源十分丰富,虽然钽铌锆铍等矿产资源量不少,但由于相当一部分资源品质较差真正具有经济价值的储存量并不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稀有金属大量的消耗,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稀有金属资源。加强稀有金属找矿,提高矿山采矿水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昌研究员作大会特邀报告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首席地球化学家Gonzalez-Alvarez Ignacio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矿产勘查面临的挑战:世界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表可直接勘查的矿床越来越少,并且矿石的品味越来越低,新矿床的勘探和开采深度越大越大。报告主要介绍了其项目组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覆盖区4D信息的研究实例,该研究有助于理解覆盖区元素的迁移特征。报告还介绍了其它多种地表获取深部含矿信息的方法,例如微生物以及地气等方法。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Gonzalez-Alvarez Ignacio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学求研究员首先提到在中国至少有999个金矿的发现是得益于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对我国的金矿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学求研究团队主要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实验室新的分析金的方法使得金的检出限大大降低,所以区域化探扫面计划圈定了大量金异常区;用纳米类气体易迁移的性质解释大面积金异常的形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机理。王学求研究员通过三种覆盖区(风成沙、草原、冲积物)的已知隐伏矿床实例,主要从理论上说明了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在覆盖区找矿。最后他总结:分析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找矿能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王学求研究员作大会特邀报告

  国际知名的采矿和勘探地理信息系统的专家Alok Porwal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勘探靶区中应用。他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基于GIS矿产前景分析的方法、成矿预测图的模型结构以及基于GIS的成矿预测建模方法。他认为可以让数据自己工作,也被叫做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地面勘探识别新目标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返回相似的输出结果。

  印度孟买理工大学Alok Porwal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杨武年教授主要是通过黔西朗岱地区复合构造变形场应力场遥感图像解析这个实例来介绍成矿构造环境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与无模型矿床预测理论及方法。他认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技术与多维可视化技术,来形像地表征矿源体自然模型的空间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将遥感信息场“分层”解析与无模型矿床预测法建立在专家与计算机的协同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快速、准确、形象的表达能力与专家的想象、判断和处理错踪复杂信息的能力,以提高成矿预测的有效性。

  成都理工大学杨武年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国际研讨会对成矿系统和矿床样式、地球深部矿产勘查与地球化学应用、数据分析和遥感在寻找矿产方面的新发现以及我国成矿特点进行了充分且富有成效的探讨,为我国下一步对隐伏矿体的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我们将会充分的吸收各位专家的建议,对传统的矿床勘探方式进行调整,努力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我国的地质找矿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科技金融研修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硕士(金融学)在职研修班招生简章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招生
  • 工商管理
  • 成都理工大学
  • 在职研究生
  • 四川
  • 推荐阅读
关闭
简章
对比
1 +添加简章
2 +添加简章
3 +添加简章
4 +添加简章